教育是一种传递,当自己杯满之后,孩子自然会顺着对的方向一路蔓延。所以,当父母的认知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01及时回应,是母婴关系最亲密的状态
刚出生的婴儿,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妈妈的积极关注和陪伴,可以让婴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静的“乖婴儿”,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对其他任何举动都表示淡漠,孩子则会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
安安回忆自己的童年,妈妈经常夸她特别省心,能够好几个小时自己玩,不哭不闹不用管。试想,这是一个多么绝望的孩子,她只能在幻想的世界中自己照顾自己。
而如果当婴儿自主地微笑,瞬间激荡起妈妈的喜悦,妈妈也会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妈妈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立刻醒来抚慰婴儿。
当妈妈给予了婴儿积极的关注,并与婴儿开心的互动,婴儿的“全能自恋”就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心智自然发展。她们就会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她人。
而当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
02确认感受,让孩子完整体验自己的情绪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
而父母如果和孩子是在“情感逆转”或者“无关反应”中互动,那很难与孩子产生自然丰沛的情感呼应。
比如:强强在学校和同学比赛篮球赛,回家后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班今天篮球比赛又赢啦!”此刻妈妈说“看你的手怎么那么脏”,这是无关反应式的互动;如果妈妈说“赢球有什么用,学习成绩好才重要”,这是情感逆转式的互动。
父母可以试着看到孩子的感受,然后去确认他的感受,你可以这样说:“妈妈看到你这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
这种情感确认会让孩子感觉到一种流动的能量,对她的一生受益无穷。而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马上解决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心爱的狗狗走丢了,难过地哭泣,妈妈就粗暴地制止孩子哭泣,妈妈这样做的后果,是打断了孩子体验“失去”的情感过程。
如果妈妈说:“妈妈看到了你的悲伤,也很理解你的心情,难过就哭出来吧,妈妈会陪着你。”这样,孩子就能完整地体验“失去”的感受,情绪释放后,自然变得平静。
当孩子完整的体验了这些正面和负面的情感过程,它们一起扩展了孩子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孩子会容易接受,也会更加冷静地去面对。
03富养的孩子,内心充满丰盛的流动
真正的富养是不评判孩子的欲望。很多时候,孩子想要什么,在父母看起来根本没有必要,但在孩子心里,那就是他想要的。
面对孩子的欲望,父母如果有能力,也愿意满足,那就满足孩子;如果没有能力,那就告诉孩子:“你的愿望很美好,但是妈妈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如果父母诚实地告诉孩子自己没有能力,孩子虽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内心知道那是父母的原因,并不是自己配不上欲望。
诚恳地面对孩子的需求,不跟孩子较劲,你会发现孩子的内心,是那么的纯净而容易满足。
丽丽的女儿胆小内向,见人从来不主动打招呼,后来丽丽发现是长期限制女儿吃巧克力,女儿内心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对巧克力表现出成瘾般的痴迷,也总是表现地郁郁寡欢。
于是丽丽带女儿出去买了一整箱巧克力,女儿惊喜地睁大眼睛,大声的问:“,妈妈,这些巧克力全都是我的吗?”丽丽说:“是的,全是给你的,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开心的主动跟出租车司机聊天,电梯里碰见叔叔阿姨也会主动打招呼了,整个人快乐得像只小麻雀。
伟大作家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而丽丽的一箱巧克力,给女儿带来的快乐感受和充沛的能量流动,最终表达的意义在于: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妈妈愿意给我10块,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
愿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做孩子内心世界的定海神针。当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尊重,欣赏孩子,对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给他们建议,为他们兜底,赋予他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