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健康
助力儿童成长

危机事件后怎样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儿童在经历暴力伤害、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出现下列行为:噩梦、哭泣、易攻击、易激惹、呆滞、恐惧感增强、粘人(或甚至寸步不离看护者)、反复的念叨或重复演出创伤事件中的一些情景,以及出现频繁地啃指甲、挠痒等自我刺激行为等等。

情况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但请您记住这些反应都是正常人群面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那么我们怎么做可以减轻创伤经历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帮助孩子们重建安全感呢?

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们:警察叔叔、爸爸妈妈都在你身边,我们都会保护你。

其次,家长们要做好如下几点:

  • 将孩子带回安全的、亲近的、熟悉的环境。
  • 家人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和翻阅事件相关新闻报道。
  • 用柔和的、温柔的方式关心孩子,多拥抱,抚摸。妈妈(或最亲密的人)的怀抱是最好的疗愈。
  •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尝试了解孩子的负性情绪和想法,接纳、不责备并恰当引导,和孩子多交流。
  • 当孩子有疑问和担忧时,不要回避,也不主动询问,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告知孩子,要尊重孩子对于事件反应的节奏。
  • 建议孩子和依恋的人一起睡,噩梦中醒来及时安抚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被保护感。
  • 鼓励但不强迫孩子将心里的话,身体感受的情况与父母分享。
  • 尽量避免孩子到害怕的场景和害怕的人接触。
  • 如果家长给予上述处理,2周后,孩子的情况没有改善,请及时到有资质的机构就诊。

最后

  • 不传谣、不信谣,不转发现场画面及视频。
  • 避免在孩子面前讨论和传阅事件图像资料。
  • 从官方渠道了解事件发展进展。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启辰社工 | 亲职路上 与你同行 » 危机事件后怎样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分享到: 更多 (0)

重庆市北碚区启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