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健康
助力儿童成长

怎么吃零食有了最新科学依据?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在北京发布。这一版《指南》是在十年前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最新特点,经过大量调研、专家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并参考了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进展编制而成。新版《指南》将更有针对性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零食指导,使零食指南进一步科普化。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简介

新版《指南》根据年龄段分为三册,分别适用于2-5岁学龄前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及13-17岁青少年。

 2-5岁学龄儿童

2-5岁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如果需要添加零食,应该少量,且要选择健康零食。因此,核心推荐包括:
         1、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2、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6、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7、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6-12岁学龄儿童

6-12岁学龄儿童饮食模式逐渐从学龄前期的三顿正餐、两次加餐向相对固定的一日三餐过渡,正餐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饮食间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饥饿感,且由于学龄前饮食习惯的延续,容易产生零食消费需求。因此,核心推荐包括:
        1、正餐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2、课间适量加餐,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酒精、含咖啡因饮料;
        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13-17岁青少年

13-17岁青少年正经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大,对食物选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容易产生冲动性食物消费,甚至对某些零食产生依赖。因此,针对13-17岁青少年的核心推荐包括:
        1、吃好三餐,避免零食替代;
        2、学习营养知识,合理选择零食,优选水果、奶类、水果和坚果;
        3、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5、零食新鲜、营养卫生;
        6、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新版《指南》对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作出了科学指导,也对零食生产企业提出了最新的要求。

赞(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启辰社工 | 亲职路上 与你同行 » 怎么吃零食有了最新科学依据?
分享到: 更多 (0)

重庆市北碚区启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加入我们